找到相关内容1997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

    宋代瑜伽教道场仪行持法事仪式,冀图达到水陆道场行持法事的目的。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行持法事仪式的科仪尤其是祖觉撰《重广水陆法施无遮大斋仪》,“假使”偈就无从出现,更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宝顶山石刻中。 ...举行佛教法事活动外,“持念经咒”,“传授柳本尊法旨”,“舍耳、炼顶”,是赵智凤宗教活动的另一主要内容。赵智凤16岁时曾到过柳本尊中心道场所在地弥牟,宝顶山不仅有柳本尊传碑,而且大小佛湾都刻有柳本尊“十...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168070.html
  • 《摄大乘论》探索

    所依据的契经。《华严经》(注02)云:“三界唯心”,近似唯识学的万法唯识思想。唯心与唯识是名异义同,如《唯识二十论述记》(注03)云:“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尽管有八宗的判教,还是和合一味的。(四)断分别:分别就是于平常见闻觉知所显现的色声等境和从定心中由观想力所的境界(如修不净观所显现的...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268107.html
  •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兼与苦心法师商榷

    ldquo;万法唯识”。《唯识二十论》云:“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唯识二十论》之意,唯心,唯识都一样,没有差别,只是义同名异罢了。万...前后后的演变变化,误以为它是常恒不变的。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九说:“有作是言,所破自性具三差别,一、自性非由因缘所生;二、时位无变;三、不待他”。此中第一差别是...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768206.html
  • 周叔迦:唯识研究(2)

    如来无生为生、无住为住。这是很难了解的,所以自性身很深的。二是“数业甚深”。便是唯一成办利他的事业,以无差别性而具趁坚住的自性身和不坚住的受用身变化身,有无数无量的建设。三是“示现正觉甚深”,便是依...只是由资粮位因为修四加行的功夫进到修道的第一步。修道位有十个阶级,叫做“十地”,这“见道位”正是人“第一地”的头一步。  这见道位是就所得的智慧的,所以只是一念的工夫。因为这智慧有两种,所以这见道位也...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668372.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三)

    ”之对称,即最胜真实,而非施设之义。  以上是从自性、行相、所缘、功德、最胜等五个层面,简要论述有关修行者最初发菩提心的各种面向。由此五事更可看出《劝发菩提心集》所楬橥的:菩提心为一切正誓愿之本源...与哲学上所说的实在、本体、本元等含义相合5。  (2)明行相  又,诸菩萨起正愿心求菩提时,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毕竟处究竟涅槃及以如来广大智中。”如是发...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068455.html
  • 妙云集导读(十八)学佛旨趣

      (三)先破后    第三个特色是:用“先破后”的论证方式,先将一般世人所可想像得到的归依处,都拿出来检讨,最后才指归“三宝”:(31/-6)“此归依最尊,此归依最胜,不由余归依,得乐得隐。”...建立自宗见地却很困难,往往在己宗时,就会出现很多的思维漏洞。不过,要说服别人,当然要先破斥一般人容易执著的错误观点。    (四)归敬三宝    在〈归敬三宝章〉的偈颂中,有关“佛宝”的偈颂就有三个...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268480.html
  • 一念三千之探释

    具独特的见解,是慧思禅师时代,就有相当评论,即于诸法前“如是”名,其一一皆以“如”表示为实相。例《玄义)(大正三三·六九三b)云:“今经用十法摄一摄一切法,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本末究竟等。南岳...+国土。”由此一念三千论,不独《止观》的专述而已。  从历史上得知,智者大师先《玄义》而后再《止观》(同于荆州玉泉寺),系是于隋文帝开皇十四(西元五九四)与十五年的夏安居中宣讲,悉由章大师记录成册的...

    常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268601.html
  •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续)

    神圣的传道性。禅师则不同,他们试图面对的是某种先于原典和先于书写的原始直观的世界,经典在他们的心目中并不是神圣不可触动的“道自身”,只是道的模仿,而著之于纸笔,则必分,著相辨析,宰割大理。所以他们...,而应该接近法冲那类的“口说玄理,不出文记”。如Faure指出,神秀继承了达磨禅以来的通经传统,并不一味反对书写的文本,只是把它在活泼的禅的精神之下,因此经典的学术不过是指向禅的精神——那是超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4868801.html
  • 解读佛教文化:唐代佛教(1)

    所灭。室罗伐悉底国太子名逝多,建祇园精舍,使释迦牟尼率徒众居住。灭国之仇,佛既出家,可以解释为不复留意,但《仁王护国经》说,“佛告波斯匿王,一切国土,万姓快乐,皆由般若波罗蜜”(信奉佛法)不论大小...。  所以国政愈苛暴,佛寺随之愈发达,越是民不聊生,佛寺越有充足的劳动力;名为出世离俗,实际是富人花本钱兰若,新创一种发财致富兼并财产的巧方法。公元八四五年,唐武宗废佛,凡废赐名的寺四千六百余区,废...

    范文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4468850.html
  • 杨维中: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

    之心,似乎近于《起信论》所言之阿赖耶识。如此观之,北宗禅虽将众生之本体于真心之上,但其言众生之本性却是以“自心”言之的。正缘于此,北宗禅师所主张的修行法门必然是“守本真心”,也就是以净心对治、磨灭...下,以“理毒性恶”的极端命题将“恶”置于“性体”上,最终使天台心性论从本体上达到了心体(一念心)与理体的真正合一。   第二个命题“生佛互具”,是天台宗从性具善恶的逻辑出发,对于众生与佛之关系所作的...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63769407.html